四川修德生态农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邮箱:
手机:15882963888
电话:028-67135227
地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吉泰五路88号3栋43楼2号
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碳排放源。实现低碳农业,就得从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两头着手。生态农场建设,从源头上降低化肥、农药、地膜等的使用,在末端上高效回收利用农业农村废弃物,在实现减污降碳的同时,既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为乡村生态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而生态农场是将生态农业技术、现代先进装备、绿色低碳理念等引入农业发展的实践主体。今年1月28日,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科学评价、跟踪监测和指导服务,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2月11日,国务院全文发布《“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一批生态农场”。此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也都对生态农场建设作出专门部署。
加快打造农业绿色转型的排头兵
科学合理规划,统筹推进建设。生态农场建设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要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同时,要立足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探索生态农场建设模式和路径,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农场建设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一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生态农场协同推进机制,推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生态补偿等扶持政策在生态农场落实落地。二要强化生态农场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产地环境治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提升、市场营销服务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三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在生态农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四要提升社会参与度,把生态农场建设作为社会公众参与绿色低碳农业建设的切入点,搭建科研合作、成果推广、社会实践、互利共享的服务平台。
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抓手。生态农场既是生产单位,又是农业绿色发展、污染防治、减排固碳的基本单元。生态农场必须要构建起绿色发展的支撑体系和生产方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在生产实践中要有效推行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有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村多元价值。要加快制定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要推动家庭农场向生态农场升级。建立台账,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全过程情况,作为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和实施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例如,获评首批生态农场的衡水市阜城县张家桥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秸秆—青贮饲料—种殖业”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用实际成效践行了生态优先、产业发展、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制和整合。加强生态农业技术联合攻关,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等支撑力量,精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推进单项技术、产品、设备集成配套熟化,形成一批适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全链条综合解决方案。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在生态农场的应用。例如,首批生态农场名单中的江苏华西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田—菜—渔”循环农业,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智能化精准灌溉、“田—菜—渔”流失养分循环再利用工程等,实现养殖尾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成立生态农场建设专家指导组,负责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推广,总结遴选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各地要加快成立相应的协调指导组,搭建科研合作和互利共享的服务平台。
推进生态农场培育工作高质量开展
“双碳”背景下,生态农场肩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重使命。启动生态农业绿色行动清单制度,完善生态农业产品认证制度。制定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探索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研发,加速科技创新增加农业减排固碳的内部动能。加快构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兑现生态农业产品价值,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效益。积极推广观光、休闲等生态农业的高效益、低排放经营模式,释放农业多功能性,让绿色低碳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生态农场作为提供安全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健康的土壤是生产安全食品的前提,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解决了土壤变“瘦”、变“薄”、变“硬”等问题。生态农场通过把农业生产的若干环节“接口”,使上一个环节的“废物”成为下一个环节的“资源”,形成一个自净的生产体系,保障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
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生态农场。利用农业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建立多元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推广生物多样性农业,例如鱼菜共生、稻鸭共生的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果—菌—肥”“鱼—桑—鸡”等立体农业生态循环模式以及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模式等,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绿色生产技术和循环农业新模式。积极发展高原绿色生态农场、生态种养殖示范区等。
本文原载于《领导决策信息》2022年第9期“农业农村现代化”栏目,有删减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