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中央一号文件显现政策亮点
发布时间:2021-11-13 10:31 点击量:
2011年,我国农业取得了“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快”的喜人成绩,与此同时,科技对于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了53.5%。这就意味着我国已经到了更加需要依靠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自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九年在一号文件中聚焦三农,支持力度也呈现出每年递增的趋势。中央的态度已经表明了农业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一号文件的发布,也将在中国农业的发展史上凸显其里程碑的意义,因此值得关注。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1日由新华社授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0500字,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文件确定,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文件指出,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
文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此外,文件还提出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等。
【本刊评论】
对症下药,中央文件亲自为农业发展把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尽管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在科技手段的支撑之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创新成果的供给不足、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人才总量不足等等。而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看,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推进农业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涨,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在此情况下,要解决现存的诸多问题,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只能借助于科技手段。
近几年,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以及农村的发展,并将其视作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据资料显示,从2 0 04年到2 010年,中央已连续七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重要地位;2 011年又发布了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第八个一号文件。在当前土地资源要素有限,我国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把农业科技纳入未来发展主要议程的做法,无疑是中央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在一定程度上,文件内容是具备了很强的针对性的。
针对制约农业科技发展的众多问题,2 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政策,尤其强调农业科技的创新,并把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障供给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对于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对于农业创新成果供给不足,科技总体水平不高,科学研究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较多,重大成果少见,农产品多数依靠进口的问题,文件要求加大财政在农业科技上的投入,不仅要确保增量和比例的同步提高,而且要保证财政农业投入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特别是要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明确了政府在农业科技中的主导作用,以及财政所承担的主要责任。我们也相信,只有在政府的引领下,我国才能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实现财政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从而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贡献。
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科技服务生产,推进农业科技要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融合,为此要求科技创新面向产业需求,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实现协同创新,文件要求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的界限,强化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产学研、农科教的紧密结合。通过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营造出有利于农业科研的良好政策环境。同时,还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对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投入不足、建设条件薄弱、人员素质不高,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需要的问题,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全方位提升农技推广能力。
面对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地无人种,猪无人养”的情况,文件则要求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解决我国农业人才总量不足的基本问题。从长远来看,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还将有助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型,使我国出现更多的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特别是在重大科研计划的支持之下,我国将会产生更多优秀的农业科技研究人才和创新团队。
种种迹象表明,发展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是分不开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提升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就必须从科研投入、技术创新体系、农技推广体系、人才建设等各方面入手,寻求解决方案,中央也正是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各种政策,提出了各种想法,为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可谓是把对了脉,下对了药。我国继2011年的“粮食生产八连增”之后,或许还会出现“九连增”、“十连增”。